bet·365官方网站-365bet体育在线中文网-365bet娱乐

注意 ! 信贷业务中以贷还贷、借新还旧与骗取贷款问题法律实务

注意 ! 信贷业务中以贷还贷、借新还旧与骗取贷款问题法律实务

(三)法律风险:以贷还贷、借新还旧的潜在隐患

担保责任风险:如前文所述,在借新还旧业务中,担保责任的认定较为复杂。若银行未准确把握《担保制度解释》中关于新旧贷担保人不同情形下的责任规定,可能导致担保落空。例如,在新增担保人时,未在保证合同中明确借款用途为借新还旧,也未通过其他方式让担保人知晓,一旦借款人违约,新担保人很可能免责,银行债权的受偿将面临挑战 。此外,旧贷的担保物权在借新还旧时也需妥善处理 。若旧贷的抵押、质押权人虽同意继续担保,但未及时办理相关登记手续,可能导致担保物权无法有效覆盖新贷,或者在抵押物被二次抵押的情况下,因未核查登记状态,导致新贷担保物权顺位劣后,影响银行优先受偿权的实现 。

合同效力风险:以贷还贷、借新还旧业务中,借款合同的效力可能受到质疑 。若银行与借款人在办理新贷过程中,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违背一方真实意思表示,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受欺诈、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另外,如果借款合同的签订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贷款资金用途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等,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银行不仅无法按照合同约定主张债权,还可能面临资金损失,甚至引发监管处罚 。

合规风险:金融监管部门对以贷还贷、借新还旧业务有严格的合规要求 。银行若未遵循相关规定,可能面临监管处罚 。例如,监管规定要求银行在办理借新还旧业务时,要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贷款用途等进行严格审查,确保贷款资金安全 。若银行未履行审慎审查义务,为不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办理借新还旧,可能被监管部门认定为违规经营,面临罚款、暂停业务等处罚措施 。同时,借新还旧业务如果被用于掩盖不良贷款真实情况,粉饰银行资产质量,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也是监管部门重点关注和打击的行为 。

二、信贷业务中的骗取贷款案例警示

(一)案例呈现:典型骗取贷款案件梳理

“职业背债人” 骗贷案:2023 年,江西南昌警方侦破一起特大汽车贷款诈骗案,涉及全国 12 个省份,诈骗金额达 3000 余万元 。以高飞为首的职业骗贷团伙,通过非法中介寻找文化程度不高、生活困难急需用钱的 “背债人”,如低保户刘强等 。团伙利用专业团队将 “背债人” 包装成有房产、有公司等资产的优质客户,以 “白户” 身份购买豪车 。随后,让 “背债人” 拿着伪造的资产证明,以豪车为抵押物向银行办理抵押贷款 。在银行办理车辆抵押的时间差内,骗贷团伙安排 “背债人” 挂失机动车登记证书,补办新证后将豪车转卖给不知情的第三人,瓜分贷款和卖车所得,导致银行贷款无法收回 。

智力残疾人被操控骗贷案:2023 - 2024 年期间,钱某、姚某操纵智力残疾人士小陆进行骗贷 。他们在贷款中介帮助下,将小陆包装成商行和空壳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先后以小陆的房子为抵押,向小贷公司和银行获得贷款 。其中,从小贷公司获得的 80 万元贷款被挥霍一空,从银行获得的 200 万元贷款,归还了第一次借款本息 90 万元、支付中介费用十几万元后,剩余 92 万余元被钱某、姚某瓜分 。最终,钱某、姚某因贷款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同时,法院判决小陆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无效 。

(二)骗贷手段:常见作案方式剖析

身份包装与虚假资料:骗贷团伙通常会对 “背债人” 进行身份包装,伪造各类虚假资料 。如虚构工作单位、收入证明,制作假的营业执照、资产证明等,以此向银行证明借款人具备还款能力 。在上述汽车贷款诈骗案中,高飞团伙将低保户刘强包装成有资产的优质客户,伪造的资产证明成为骗取银行信任、获取贷款的关键手段 。在涉及企业的骗贷案件中,犯罪分子还可能通过制作虚假财务报表,虚报企业营收、利润等数据,掩盖企业真实经营困境,骗取银行贷款 。

利用贷款流程漏洞:骗贷分子善于挖掘银行贷款流程中的漏洞,实施骗贷行为 。以车辆抵押贷款为例,银行办理抵押手续通常需要一定时间,犯罪分子便利用这段时间差,挂失机动车登记证书,使银行无法完成抵押,进而将车辆转卖 。此外,部分银行在贷款用途审核环节存在不足,骗贷团伙可能虚构贷款用途,如以购买原材料为名申请贷款,实际将贷款资金用于炒房、炒股或个人挥霍,银行在资金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很难及时察觉资金流向异常 。

操纵特殊人群作案:一些骗贷团伙将目标瞄准特殊人群,如智力残疾人、低收入群体等 。这些人群往往缺乏金融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容易被操控 。在小陆被操控骗贷案中,钱某、姚某利用小陆智力残疾、民事行为能力受限的状况,将其作为骗贷工具,在小陆对贷款行为缺乏认知的情况下,成功骗取银行贷款 。此类骗贷行为不仅损害了银行利益,也严重侵害了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 。

(三)风险防范:银行应对骗贷的策略

强化贷前审查:银行应建立严格、全面的贷前审查机制 。在审查借款人身份时,通过多渠道核实信息真实性,如与工商、税务、社保等部门数据联网,查询企业经营状况和个人收入情况,避免身份被伪造 。对于贷款用途,要求借款人提供详细、合理的贷款用途计划,并对相关交易合同、发票等凭证进行严格审核,确保贷款资金流向符合约定 。同时,加强对抵押物的评估和审查,除了评估抵押物价值,还要核实抵押物所有权、是否存在权利瑕疵等,防止抵押物被重复抵押或存在其他纠纷 。

优化贷款流程与监管:银行需对贷款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堵塞可能存在的漏洞 。例如,缩短车辆抵押等关键环节的办理时间,减少时间差被利用的风险 。加强对贷款资金流向的实时监管,借助大数据技术,跟踪贷款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一旦发现资金流向异常,立即采取措施,如提前收回贷款、要求借款人作出合理解释等 。此外,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贷款审批、发放等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和审计,防止内部人员与外部骗贷团伙勾结作案 。

推荐学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