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官方网站-365bet体育在线中文网-365bet娱乐

《唐宋詞的情感世界(下)》:蘇軾漫長的貶謫生涯,朋友是讓他勇敢走下去的力量

《唐宋詞的情感世界(下)》:蘇軾漫長的貶謫生涯,朋友是讓他勇敢走下去的力量

文:劉少雄

閒逸與清歡 程垓〈小桃紅〉、蘇軾〈浣溪沙〉 這一節的主題是「閒逸與清歡」。閒逸,是悠閒安逸。清歡,意思是清雅恬適之樂,指心靈上一種清悠閒適的歡樂。我們都知道詞的情節發展,有著隨樂音往前推進的模式。這裡要談的閒逸和清歡,不是要分析它是什麼,而是看詞人如何在詞中展現和領悟這些意境。

首先看程垓的〈小桃紅〉:

不恨殘花嚲。不恨殘春破。只恨流光,一年一度,又催新火。縱青天白日繫長繩,也留春得麼。

花院從教鎖。春事從教過。燒筍園林,嘗梅臺榭,有何不可。已安排、珍簟小胡牀,待日長閒坐。

程垓這位詞人,相信大家不太熟悉。他字正伯,號書舟,四川眉山人,生卒年不詳。有一個說法,他是蘇軾中表程之才之孫。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他遊臨安,陸游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幾歸蜀。光宗紹熙三年(一一九二),他已五十許,楊萬里薦以應賢良方正科。他有《書舟詞》,存詞一百五十七首。

他的詞多寫羈旅行役、離愁別緒,情意淒婉。詞風深受柳永詞的影響,所以馮煦《蒿庵論詞》稱其詞「淒婉綿麗,與草窗(周密)所錄《絕妙好詞》家法相近」。有人將他的詞看作是柳永詞的餘緒(薛礪若《宋詞通論》)。不過柳詞「俚豔近俗」,多為人所鄙,而程垓的佳作卻能擺落浮豔,瀟灑脫俗,筆意閒雅,深為後人所稱賞。

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寫對春日美好時光流逝的感嘆。「不恨殘花嚲。不恨殘春破」,他說,不恨花殘春盡。「嚲」,是下垂的樣子。花已垂垂欲謝,春景也殘敗不堪,如此殘破的景象,他說不恨。他真的不痛恨嗎?其實不然,這只是比較下面的情況而說的。如果把花殘春盡視作外在客觀的景象,就與人沒什麼關聯。再進一步說,花之落、春之殘,不過是果,追根究柢,它的因是歲月無情啊!是時間推移本身,最令人感到無奈。

所以說,「只恨流光,一年一度,又催新火」,最恨時光如流水一般,長流不斷,一年一度,又催促更換新火的寒食節到來,年年都如是。寒食到,春將盡,人生的大好青春就在不變的節令中對照出它的變化。時間無情地推移,與個人生命、人間情事密切相關,相對於外在的景物,當然更令人生恨。

人生最大的悲痛,就是無法永保青春。誰能留得住時光?「縱青天白日繫長繩,也留春得麼」?作者深知那是不可能的。他說,即使長長的繩子綁得住太陽,也留得住春天嗎?

李商隱〈謁山〉詩說:「從來繫日乏長繩,水去雲回恨不勝。」自古以來,就沒有能繫住太陽的長繩,而逝水東流、白雲舒卷,更令人不勝悵恨,寫出了時光難以留駐的無奈。程垓這兩句則更推到極端,認為就算找到那根能綁住時間的繩子,終究還是留不住美好的歲月。

也許是認清了這一「事實」,他便不做無謂的抗爭,不做徒勞無益的事,反而讓自己閒下來,趁著春天還沒結束,好好享受一下生活。

「花院從教鎖。春事從教過」,他說,滿是春花的庭院就讓它鎖上門,春天的事情就不管它了,任由春天美麗的景色就這樣過去。

這個時候做些什麼好呢?「燒筍園林,嘗梅臺榭,有何不可」,在園林中燒筍來吃,在臺榭裡品嘗梅子,沒什麼不可以的。暮春時,梅子正熟,配酒來吃,別有風味。這個時候也是吃毛筍的季節。一年中春筍的味道最佳,貴在鮮嫩、無澀味。

曾幾〈食筍〉詩說:「花事闌珊竹事初,一番風味殿春蔬。」是說清明前後、花期將盡之時,正是竹筍生長的時節,它的風味勝過春天一般的蔬菜。詩詞裡寫食筍的詩不少,可見這是文人雅興之一。

清代朱彝尊《曝書亭集》〈題王叔楚墨竹〉文中錄有一詩:「吾家長水一茅屋,北垞南垞都是竹。每憶園林燒筍時,不戀樹雞及榆肉。」在園林中燒筍,與程垓詞中用語一樣,都是春末悠閒生活的寫照。

「已安排、珍簟小胡牀,待日長閒坐」,除了燒筍、嘗梅,詞人更安排好珍美的涼蓆、交椅(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等待夏日來時,漫漫長日中可閒坐。

由上片的對時間流逝之焦慮,到下片的享受閒逸生活之自在,詞情流轉自然,可見作者的性情與胸襟。所謂「能擺脫,故能瀟灑」,這就是「曠」的表現。

近代學者如鄭騫、顧隨、葉嘉瑩都很喜歡程垓這首〈小桃紅〉。鄭騫先生說:「小桃紅為南宋時後起之調,極輕快流暢,乃由詞入曲之漸。此調不善填者易流於馮煦《嵩庵論詞》所謂『俳薄』,要緊在收勒得住。」程垓這首詞就是能做到輕快流暢而又收勒得住,情意動人,所以是佳作。

接著,我們來看一首「清歡」的詞,那是蘇軾的〈浣溪沙〉:

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詞的序文說:「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劉倩叔,有人說是劉士彥,時為泗州(今安徽泗縣)知州。或說劉倩叔乃東坡眉山舊友劉仲達。不知哪一個說法是對的。南山,在泗州之南,以出產一種名叫都梁香的香草聞名,故又名都梁山。

元豐七年,在黃州度過四年多貶謫生活的東坡,已經四十九歲。這年春天,他奉調量移汝州(今河南臨汝)團練副使。這樣的調動代表朝廷有意減輕對他的責罰,甚至有可能被重新起用。四月,東坡帶著家人離開黃州。由於不必立刻趕赴任所,他們一家人就順著長江而行,沿路遊覽山水,探訪朋友。十二月來到安徽泗州。十二月二十四日,劉倩叔邀東坡同遊當地名勝都梁山,喝茶食野菜,閒話家常。東坡因此寫下了這首詞,記錄這趟舒暢的遊歷和心境。

上片敘述出遊的時地,描寫眼前所見的郊野景致,「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他們剛出發時,天氣不是很好,陣陣斜風細雨,氣溫依然微寒,但不至於妨礙出遊。不久之後,雨就停了,天色轉晴,淡淡的煙霧,稀疏的柳條,歲暮陽光下的河灘顯得嫵媚動人。再往遠處看,洛水匯入淮河,江面因而更加遼闊,水流也趨於平緩。

這三句寫景,隨著時間變化,而有逐漸推展的勢態。氣候由雨而晴,畫面由暗淡而明亮,空間也由近而遠,視野更遼闊,心境亦隨之而開朗。如果說景色的描寫是心境的投影,那麼這三句既寫從細雨到放晴,也從眼前的小小河灘往前推到遠處更遼闊的水面,顯現的正是一種由窄往寬處去看的心境。看得出東坡走過黃州歲月,已逐步走出生命的陰霾,心靈的天地越來越寬廣。

一般來說,詞體是絕少純粹寫景的,寫景往往是為了鋪墊所欲抒發的情意。東坡這首〈浣溪沙〉一如往例,上片三句都寫景,下片即因景而述情;景色既逐漸開闊,情意也就跟著自然舒暢。

詞的下片寫他和劉倩叔一起喝茶、食野菜的生活趣味。「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下午飲用的杯盞中,浮現一層雪白的泡沫,是上好的花乳茶。配合食用的菜餚,則是蓼菜的嫩葉和蒿菜的嫩莖。這是劉倩叔悉心為東坡準備的。

年關將近,他必然想到東坡一家猶在旅途上,不可能好好過年,也不可能留下來等過完年再離開,因此他特意準備這象徵春天的野菜,何嘗不是有著提前賀節之意?而在黃州度過清苦歲月的東坡,能夠在此刻如尋常人家那樣吃著這象徵春節的盤菜,怎能不特別感受到其中的溫馨情誼?

東坡看著午間茶盞裡浮著雪白的泡沫,品嘗著新鮮清淡的野味,心裡特別感受到一種體貼的情意。所以他說,「人間有味是清歡」。所謂「清歡」,指的是心靈上沒有利害煩擾、十分閒適的歡愉,東坡認為這就是最有情味的人間樂事。那是與朋友閒話家常,精神上得到的愉悅,超越物質帶來的享受。

下片這三句兼具了視覺、味覺與心靈感覺,全由生活中體會得來,平實淡雅的文字中有著閒逸溫馨的韻致。這是在貶謫的生涯裡,滋潤他生命、鼓舞他勇敢走下去的最溫柔的力量。

詞的世界充滿著哀傷的情調,而在其中居然還可發現少數寫「閒逸與清歡」的詞,彷彿迷濛陰暗的霧色中出現的一道曙光,讓人看到一種曠達的精神、一種穩定生命的力量。

連同前面介紹的「沉醉與消閒」、「佳興與賞景」,這些敘述「興會與閒情」的內容,都顯現出詞人心中的期待,反映了他們嚮往心靈自由的意境,追求閒適生活的心聲。詞人用心留住那美好,將它記錄下來。我們從中也可以得到些啟發:珍惜人間情誼,回歸自然質樸的本性,保持熱愛生命的態度,方能領略真正的閒情。

相關書摘 ▶《唐宋詞的情感世界(下)》:「不說愁而自有愁」,李清照〈聲聲慢〉的精彩不僅是疊字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一闋詞.一份情 唐宋詞的情感世界(下)》,遠流出版

作者:劉少雄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詞,一字一句, 皆有聲有色、有情有義。 在茫茫詞海中, 定能找到最療癒自己的那一首!

四十位詞家、一百二十闋詞,以十六個單元主題,探討近六十種幽微深邃的人間情意。由唐五代到兩宋,五百多年的詞篇燦麗時光,從詞人、詞風、詞史、詞境到詞情,宏闊而深刻地鋪展在眼前、縈潤於心中。

看詞人在出入之間、情理掙扎之際所展現的各種生命情態,看詞作的跌宕之姿所興發的悲喜情緒;領會詞中的人情世界,我們也終將懂得如何表達情感,擁有聆聽他人與自己心聲的能力。

Photo Credit: 遠流出版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