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家庭都有养殖家畜的习惯,因为与这些家畜朝昔相处早已经对他们的习性相当的了解,并且农村朋友在根据其特点还编排出了一些俗话和老话。小农经常听到村里的老人们说“撑不死的鸡,饿不死的狗”。其实说的就是鸡不管怎么吃都不会撑着,狗放在家里即使是不喂也是饿不到它的。对此小农对于这样的说法也感到十分的好奇,在经过询问了一些有经验的老人后,再结合自家养的家畜的各种经验却觉得这句话还有一定的道理。家中一直到现如今都还养的有几只鸡,平日里家里的鸡蛋也是够吃的,再者平常都是散养着也耗费不了多少的粮食。并且散养的鸡除了在晚上上窝的时候,别的时间都是自己在外找吃的。就好像永远的吃不饱似的,因此人们常说的“饿不死的鸡”,而其实也就是根据这个所得出的结论。
或许没有养过鸡的人不知道,在鸡的脖子下面有一个小囊,在农村人们都叫它“鸡嗉子”,那是鸡临时储存粮食的地方。这个鸡嗉子有收缩的功能,可以存下不少的粮食了。有些鸡吃饱了看起来就会是这样的。再者还有一些老人们说鸡就是一个直肠子,吃完了就拉,就好像不过胃似的,而这也是鸡为什么总吃都吃不饱的原因。但因这一点也非常的烦人,院里面每天必须清理好几次才可以,要不然的话还真的就没地方下脚。
在过去的农村生活条件十分的辛苦,再者地里所打的粮食也非常有限,人们基本上都是吃不饱状态,所以就更加不要说有多余的粮食可以拿来喂狗了。可是还从来没听说狗有被饿死的情况,其实这也是因为农村的狗都是散养着的,如果是拴着的话不指定时间给粮食就不行。与此同时农村散养的狗还具有一定的野性,它可以自己到处找吃的。因而饿不死的狗其实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再者狗的消化能力也是非常的强大,即便是家里不喂养它也能够找到吃的。常常都能够看到狗在垃圾堆里面翻,嘴里叼着的也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找到的骨头。在农村散养的狗有时甚至还可以在村外的山野中抓一些野鸡啊野兔什么的,总而言之它总能有办法填饱自己的肚子。
其实农村人常说的:“撑不死的鸡,饿不死的狗”,这些也都是动物的本性,人们在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也才记录了下来。而其实也只是现在的生活比以前的好了,使得以前的很多的经验没了用武之地,对此,不知道你怎么看待?